【罄竹难书的意思是什么意思】“罄竹难书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多,即使把竹子用尽也写不完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书写材料——竹简,意指罪行之多,无法全部记载。虽然字面上看似重复(“意思是什么意思”),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内涵。
一、
“罄竹难书”出自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,原意是说隋朝末年,李密在讨伐隋炀帝的檄文中写道: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意思是即使将南山的竹子全部用来写字,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行;即使将东海的水全部用来洗刷,也洗不净他的恶行。
后来,“罄竹难书”被广泛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政权的罪行极其严重,多得无法全部记录下来。它常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适用于描述历史上或现实中的暴政、腐败、罪行等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罄竹难书 |
| 拼音 | qìng zhú nán shū |
| 出处 | 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 |
| 原意 | 形容罪行极多,即使把竹子用完也无法写尽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带有贬义 |
| 近义词 | 罪大恶极、罄竹难书、罪不可赦 |
| 反义词 | 清白无辜、无罪可究 |
| 适用对象 | 通常用于描述个人、组织或政权的严重罪行 |
| 使用场景 | 历史评价、新闻报道、文学作品等 |
| 注意事项 | 不宜用于日常口语,应避免滥用,以免造成误解 |
三、结语
“罄竹难书”虽然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成语,但在现代语境中依然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和警示意义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和历史的重视,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事件时,要以客观、公正的态度去审视和评价。在使用这一成语时,也应注意语境和语气,确保表达准确、恰当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