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登堂入室什么意思】“登堂入室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学习或做事达到了较高的水平,或者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建筑结构,后来被引申为一种比喻。
一、词语解释
“登堂入室”字面意思是“登上厅堂,进入内室”,原本指的是进入官府或住宅的内部,象征着地位的提升和身份的转变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被用来比喻学问、技艺、能力等达到很高的境界,也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从初学者逐步成长为专家的过程。
二、词语来源
“登堂入室”最早出自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曰:‘由也果,于从政乎何有?’曰:‘赐也达,于从政乎何有?’曰:‘求也艺,于从政乎何有?’”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使用“登堂入室”,但后人根据孔子对弟子的评价,逐渐发展出这一成语,用以形容学生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过程。
三、词语用法
- 作谓语:他经过努力,终于登堂入室,成为该领域的专家。
- 作状语:他在书法上登堂入室,作品备受推崇。
- 作定语:这是一门登堂入室的技艺,非一般人能掌握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青出于蓝、炉火纯青、得心应手 |
反义词 | 初学乍练、浅尝辄止、一知半解 |
五、总结
“登堂入室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表达了对个人能力或技艺的高度认可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精进”的追求。在日常使用中,它可以用于赞扬他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也可以用于鼓励自己不断进步。
表:词语“登堂入室”详解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登堂入室 |
拼音 | dēng táng rù shì |
释义 | 原指进入房屋内部,现比喻学问、技艺等达到较高水平 |
出处 | 《论语》相关记载 |
用法 | 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 |
近义词 | 青出于蓝、炉火纯青、得心应手 |
反义词 | 初学乍练、一知半解、浅尝辄止 |
适用场景 | 学术、艺术、技艺等领域,表示达到较高水平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