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供养亲属范围都有哪些规定?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供养亲属范围都有哪些规定?,有没有人理理我?急需求助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3 10:22:40

供养亲属范围都有哪些规定?】在工伤保险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中,供养亲属的认定是一项重要的内容。供养亲属是指因工死亡或因病、非因工死亡的职工、参保人,其生前主要或部分生活来源依赖其工资收入的直系亲属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供养亲属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。

下面是对“供养亲属范围都有哪些规定?”的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
一、供养亲属的定义

供养亲属是指因工死亡、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职工、参保人,在其去世后,依靠其生前工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的直系亲属。这些亲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享受相应的抚恤待遇。

二、供养亲属的范围规定

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《社会保险法》及相关政策,供养亲属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:

序号 供养亲属类型 具体说明
1 配偶 与死者合法登记结婚,且未再婚,无其他生活来源的配偶。
2 父母(包括养父母) 死者生前主要赡养的父母,且年满60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。
3 子女(包括养子女) 死者生前主要抚养的未成年子女(未满18周岁),或虽已成年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。
4 兄弟姐妹 在死者生前由其抚养,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兄弟姐妹,通常限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。
5 祖父母、外祖父母 死者生前主要赡养的祖父母、外祖父母,且年满60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。

> 注: 供养亲属的认定需结合实际生活状况、经济来源、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,部分地区可能有具体实施细则。

三、特殊情况说明

- 未婚、未育子女:若子女未满18岁或已成年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,仍可作为供养亲属。

- 再婚家庭:如配偶再婚,但未获得其他生活来源,仍可继续享受供养待遇。

- 无子女情况:若死者无子女,则父母可作为唯一供养亲属。

- 多子女家庭:多个子女共同承担赡养责任时,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供养待遇。

四、认定程序

1. 申请提交:由供养亲属向所在单位或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。

2. 材料审核:提供身份证、婚姻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、收入状况等材料。

3. 实地调查:相关部门对申请人情况进行核实。

4. 审批发放:符合条件的,按月发放抚恤金或一次性补助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- 供养亲属的资格认定具有时效性,需在规定时间内申请。

- 若供养亲属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,应及时报告,以免影响待遇。

- 不同地区政策略有差异,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获取最新信息。

总结

供养亲属范围的界定,是保障职工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。不同类型的亲属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,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抚恤待遇。了解并掌握相关规定,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